
平成年出生的人不知道!?日本酒「特撰」「上撰」「佳撰」的差異處為何?
2020/12/19
本釀造、純米、吟釀、大吟釀等等,日本酒標上標註的許多資訊,大家都了解是什麼意思嗎?
這次我們將焦點放在常見的「特撰」「上撰」「佳撰」等單詞上,說明它們到底是所指為何。之後看到的時候,將它當作一個參考指標吧!
何謂「特撰」「上撰」「佳撰」
以一句話來表示「日本酒的等級」,特撰>>上撰>>佳撰。
可能很多人會覺得「什麼嘛~這麼簡單。想喝美味的日本酒的話,選特撰不就好了?」但請等一下!
其實這個等級排行並沒有明確的基準。極端地來說,同樣的特撰也有可能因為品牌不同,味道、種類和品質都完全不同。
「所以它完全無法當作參考?」倒也不是這麼說。為了解釋這個排名,要把時間追溯到更久之前⋯⋯。
現今廢止的「級別制度」
1943年,制定了日本酒的分級制度,對等級較高的酒徵收較高的稅。這是「分級制度」的由來。
這些等級是由專家為中心所構成的酒類審議會所決定的。他們進行了感官評價、根據清酒的酒精含量和酒質來確認酒的品質,再按照順序分為特級、一級、二級。
只不過這個制度逐漸受到質疑。
「分級、課程這種制度,與酒的品質好壞不相符吧?」
仿佛是為了應對越來越多的質疑,有許多製造大吟釀等酒的製造商,不通過酒類審議會,直接作為二級酒販售。因此級別制度的存在也失去意義,在1992年被廢除。
之後日本酒的酒稅統一為比二級略高、比一級略低的價格。
自然有人對「分級制度」的廢止感到困惑⋯

廢止了日本酒級別,有些以此當作選酒標準的消費者感到困惑。因此為了這些人,各酒廠獨自將商品分為特級、一級、二級,或是特撰、上撰、佳撰等名稱。
也就是說,特撰、上撰、佳撰是各釀酒廠沿用了分級制度之名,作自己內部的排行。
雖然它沒有明確的基準,但卻不能忽略由釀酒師賦予的排名。特撰、上撰、佳撰酒可充份作為在選擇自己喜歡的品牌、喜歡的酒廠製造的商品基準。
另外,即使分級制度被廢止了,許多製酒商仍然以感官評價日本酒,並給予特撰、上撰、佳撰的稱號再進行販售。不過,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,就是為了消費者而作出分級。
總結

綜上所述,特撰、上撰、佳撰是指各酒廠所作的排行。雖然是以特撰>>上撰>>佳撰為順序,但其實沒統一的標準。比較酒廠們的商品,即使級別相同,但品質也不盡相同。
不過它們都有共同之處-命名是為了消費者的利益。要比較的話,就以同酒廠內的不同商品之間去比較參考比較好。
日本酒是根據製作方法的不同而被精細地分類,在網路普及的現代,消費者因理解了這種分類,在尋找自己喜歡的日本酒時能當作基準。
例如「喜歡無過濾過生原酒」或「喜歡本釀造酒」等等。因為已依製法不同而被分類,即使不同品牌,也因為名稱相同,而得知味道所差不遠。
基本上,我們建議大家可參考這些分類,但有時候也可以交給日本酒專家、釀酒師,依他們的排名來選酒也不錯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