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如何从日本酒的商品标签识别味道的3个要点
2020/04/08
如何从日本酒的商品标签识别味道的3个要点
日本酒可细分为口感清冽的辛辣口味,带有鲜果般甘爽怡人果香气味的,口感醇厚浓郁的甜口等多种。
同酿造由稻米,口味上竟有如此多样也是一件不可思议的趣事。
例如有人会喜爱口感「清冽的辛辣口味」的日本酒。但如果平时不是经常喝日本酒的话,应该也不会知道「清冽的辛辣口味」到底是怎样的口味。
但其实,如果我们对日本酒的商品标签稍有一点认知,几乎就可以判断出这款日本酒是辛辣口的,甘甜口的,酒香馥郁的,或是芳香淡雅的了。
那么此次我们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「如何从商品标签找到适合自己口味日本酒的3个要点」。
※确切来讲,人的味觉是因人而异不会存在100%完美味觉。因此此内容可给多数人带来口感的联想,但仅供作为选择日本酒基准的参考之一。
其一:了解口感与酒香~原料米和精米步合~

近几年出现了很多如新鲜水果般馨香的日本酒!
想知道哪款更加爽口芳香!,首先要关注的就是米!
原料米(酒米)
首先日本酒原料的米的标注。山田锦・美山锦和五百万石等适合酿酒的米或平时登上饭桌的食用米等,根据日本酒的不同使用的米也会不一样,但日本酒的口味可以从使用的酒米种类推测到。
比如,
山天锦・・・酿出的酒会香味浓郁,细腻圆润。
美山锦・・・相比其他的米不会很辣,米感浓厚。香味不是特别重。
五百万石・・・酿造出清冽爽口的好酒。
雄町・・・酿造出的日本酒浓郁醇厚的饱满扎实口感。
上面照片中使用的米的品种是五百万石,所以可推想出是一款清冽爽口的好酒。
精米步合
大家是否有见过「精米步合60%」类似的标注。
精米步合的意思是,制造过程中使用的米的碾磨程度。使用原料的精米越接近米粒中心步合越低,酿成的酒就更加没有杂味香醇可口。
精米步合40%的意思是碾磨掉米的外周60%!基本上也就是说,精米步合的数值越小,酒的价格相对就会较高。顺便说一下采用精米步合60%以下的米酿造出的称为吟醸酒,50%以下的称为大吟醸酒。
以上的照片是精米步合65%,也就说明米被碾磨掉了35%。
大家请记住,精米步合的数值越小,酿出的酒就会更加香醇饱满。
像是,使用精密步合50%山田锦的米,味道定会柔和圆润。
其二:了解甘甜口or 辛辣口〜日本酒度和酸度〜
有的人喜欢辛辣口的日本酒,也有的人会喜欢甘甜口的日本酒。
想要知道日本酒是甜还是辣!要了解的就是日本酒的酒度和酸度。
日本酒度
商标标签上会有「+3」等数字的标记。这个数字越偏「-」口味会越甜,越偏「+」味道越辣。
这些带有+或-的数字代表的是日本酒度。通过它们可以大致判断出日本酒的甘甜口和辛辣口。日本酒中含有的糖分越多口感会越甜,糖分越少口感会越辣。日本酒度是糖分越多会偏「-」,反而糖分越少则越偏「+」。
+6.0以上 |
+3.5〜+5.9 |
+1.5~+3.4 |
-1.4〜+1.4 |
-1.5~-3.4 |
-3.5~-5.9 |
-6.0以上 |
大辣口 |
辛辣口 |
微辣口 |
普通 |
微甜口 |
甘甜口 |
大甘口 |
酸度
但其实,日本酒的甘甜口还是辛辣口单凭日本酒度是比较难以判断的。酸度的数值也是较为重要。酸度是指琥珀酸,苹果酸,乳酸等酸的含量。可是我们在真正喝的时候是不会感到酸。酸多的话口感会较辣,少的话会感到甘甜。
日本酒度和酸度的数值对照
通过对照日本酒度和酸度,可大致联想出口味。

清冽辛辣口・・・酸味和糖分较少,口感清冽爽口。
清冽甘甜口・・・酸味和糖分较少,口感清爽圆润柔和。
浓醇辛辣口・・・酸味和糖分较多,口感醇厚并爽口。
浓醇甘甜口・・・酸味和糖分较多,口感醇厚柔和。
大致与此。可作为参考。
如图中的日本酒,日本酒度+5,酸度1.4,并且使用五百万石的酒米。相对来说,则口感偏向清冽辛辣口。
其三:看日本酒的鲜度〜制造年月〜
要看这款日本酒是什么时候生产的?时,可查看制造年月。
日本酒是时间越久,味道会更加饱满柔和。相反刚酿造的口感会清新鲜爽。
基本上日本酒是没有保质期的。商品标签上记载的制造年月是指酒庄装瓶的日期。
享受日本酒最美味的期限是从制造年月起1年左右。
制造时期起经过了长时间的日本酒,品质上会出现劣化的可能性。其中也有些是特意长期保存,为追求口味偏好人群而造。这样方法酿造的日本酒,多数会被划为长期熟成酒。
如果是喜欢清新爽口的轻盈口感!的话,生酒会是非常好的选择。日本酒一般都会做加热处理,不做此处理的日本酒叫做生酒。
总结
看日本酒商品标签的3个要点,不知道大家觉得如何。上述仅作参考。
每个人的口味都不同,根据身体状况和心情也会带来变化。辛辣口的酒可能有时也会感到甘甜。
此次所介绍的方法不能100%完全判断。农产物的米,也会因地域或年份味道不同。
日本酒的商品标签上的用语过为复杂。希望通过此文章,可以作为帮助大家寻找到各自喜欢的日本酒的契机。
平时不会刻意意识,在餐厅等饮用的日本酒,有机会借来酒瓶看一下商品标签的内容,也许会收益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发现呢。